“公司成立以来,我们主营的锂电池核心导电剂——多壁碳纳米管出货量每年都在保持50%以上的速度增长,目前已直接合作了 BYD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、瑞浦兰钧等锂电龙头,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悉心指导。”青岛超瑞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屹坤说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科技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。赵屹坤的自信,正是我市科技创新助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山东省“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”的部署要求,在青岛市“10+1”和我市“2+2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上立新谋远,通过政策引领、平台搭建、资金支持、服务优化等方式,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1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0家、雏鹰企业33家、瞪羚企业22家、“小巨人”企业9家,创新企业集群持续壮大。
抓创新就是抓发展、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61家头部企业与工业大户坚守主业、稳健发展。其中,北汽制造、奥迪斯生物等21家领军企业通过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品升级,持续发挥引领作用,累计贡献产值160亿元,同比增幅达18.7%。北京汽车制造厂依托出口与新车型放量,实现产值30.8亿元,同比增长157.9%;九联集团加快技术改造并投产,完成产值13.7亿元,同比增长26.3%;曙光数创深化技术合作扩大生产,产值跃升至3.6亿元,增幅高达343%。这批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、工艺升级和生产组织优化上成效显著,有效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,带动产业链提质增效。上半年,全市科技引领产业集聚成效显著,特色产业表现尤其亮眼。智能网联汽车、装备制造、生命健康、食品饮料产业产值分别为63.3、18.8、21.3、109.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51.1、35.8、19、6.7,产业集群效应显现。
“民营经济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。由于自身发展特点,民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往往面临着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短缺等问题。”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水说。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。我市一直注重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,加速汇聚前沿技术,强化高端人才支撑。近年来,与青岛科技大学不断强化校地、校企合作,持续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,孵化了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。打破国外橡胶密封领域垄断的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水,同时也是青岛科技大学教授、莱西市贡献突出科技人才。双方的密切合作,促成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今年上半年,我市高精尖人才认定数量位居青岛各区市首位。对科技人才的重视,坚定了科研人员在莱西扎根合作的信心。
税费政策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,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,优化创新资源配置,激发企业内生动力。近年来,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政策实施效果显著,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、加大研发投入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等方面,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,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今年以来,全市稳步实施科技项目64个、省重点技改项目7个,累计争取各类奖补资金1.68亿元,协调金融支持8.92亿元,落实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5553.89万元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04.1亿元,同比增长13.1%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6%,高于青岛市5.9个百分点,全市企业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、信心活力持续增强。
“我们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,不断优化项目服务。审批时间再压缩,由20日压缩至3日。”市发展改革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辉说,“我们将继续围绕‘优环境、减负担、增活力、强服务’四大方面精准发力,打造市场更满意、支撑更有力、亲清更统一的营商环境。”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,相关部门强化政策上门和服务下沉双轮驱动,推动工作需求和企业诉求双向互动,“有呼必应,无事不扰”的贴心服务入企入心。我市民营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为双翼,从“单打独斗”转向“协同创新”,从“制造加工”迈向“智造引领”,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振翅高飞。
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:青岛莱西招商服务平台:http://sd.taxs.vip/park/view.html?id=11735
来源:山东园区招商网
展开